林志鹏(编号 No.223)
张克纯
陈萧伊
Lin Zhipeng
Zhang Kechun
Chen Xiaoyi
2023年4月28日(Fri)-5月28日(Sun)
11:00 - 18:00
展览策划:许力静 Xu Lijing
项目执行:王露 Wang Lu
平面设计:翟倩文 Zhai Qianwen
主办:ARTiX³
联合主办:一般社団法人日本国际文化艺术协会(JCA)
协助:Akio Nagasawa Gallery
平面设计:翟倩文 Zhai Qianwen
©林志鹏(编号 No.223 Lin Zhipeng) ©陈萧伊 (Chen Xiaoyi ) ©张克纯 (Zhang Kechun)
2023年4月28日,JCA|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国际文化艺术协会逢成立周年之际,在东京开设艺术交流空间——ARTiX³(Cube)。该空间旨在通过举办企划展、公募展及相关活动,推进中国、日本及世界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展示,同时面向海外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届时,ARTiX³将携首个企划展《中间地带|Interface》与大家见面。
《中间地带|Interface》展以突如其来的全球流行病蔓延期间,“新生活方式”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为切入点,邀请三位来自中国且备受国外瞩目的影像艺术创作者:编号223(林志鹏)、张克纯和陈萧伊,首次在日本展出他/她们近三年的新作。编号223的“表达”、张克纯的“观察”以及陈萧伊的“探索”,艺术家们的作品在这片“中间地带”彼此串联,广泛的呈现了生活经验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从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为海外观者提供了理解当代中国摄影表达的共同场景。
“中间地带”包含“未被任何势力占据的土地”之意,“interface”亦指代彼此不同的两种事物相互联系、作用、交流的介面。作为ARTiX³的首展,《中间地带》希望以此为开端,让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和作品在这样一个艺术开放区里相互碰撞、积极作用。在全球经历了文化艺术产业重创之后,也希冀尽早重新建立国际交往、重识国际间的文化多样性共存。 ARTiX³将持续发挥在海外展现当今中国艺术创作“个案”和“群像”窗口的作用。
[ 关联活动 ]
*中⇋日互译
① 编号223(线上参加) &饭泽耕太郎(摄影评论家|线下参加)
5月06日 (Sat) |14:00ー15:30(CN)/15:00ー16:30(JP)
② 张克纯(线上参加) & 大竹昭子(文学家|线下参加)
5月13日 (Sat) |14:00ー15:30(CN)/15:00ー16:30(JP)
③ 陈萧伊(线上参加) & 速水惟广(策展人|线下参加)
5月27日 (Sat) |14:00ー15:30(CN)/15:00ー16:30(JP)
地点 ARTiX³ F2|东京都台东区根岸三丁目13-1
人数 15名(线下参加)|100名(线上参加)
费用 线下参加:各回1000円(需要预约/当天支付)
线上参加:免费(需要预约)
JCA COMMUNITY成员:免费(需要预约)
[ 对谈嘉宾 ]
饭泽 耕太郎 Kotaro Iizawa
摄影评论家。蘑菇文学研究者。1954年出生于日本宫城县,1977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系,1984年在筑波大学艺术学研究科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出版物包括《欢迎来到写真美术馆》(讲谈社现代新书1996)、《Digigraphy》(中央共论新社2004)、《蘑菇文学大全》(平凡社新书2008)、《写真的思考》(河出Books 2009)、《当代日本摄影的关键词阅读》(Film Art社2017)、《蘑菇文学仙境》(DU BOOKS 2013)。
大竹昭子 Akiko Ohtake
文学家。1980年代初在纽约居住期间开始写作。 写作涉及各种类型,包括小说、散文和评论等。 大竹昭子的小说作品以干练的笔触描绘的人的内心世界和自我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人与外界的关系而发生各种变化的,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今年7月,继《图鉴少年》、《随时见学可》和《平面图与妄想》之后,她又出版了第四本新书《始终有谁人在看》,这是一本由他人拍摄的照片共同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此外,还经常参与摄影相关的对谈和研讨会,也撰写了许多关于摄影的书,包括《这张照片真了不起》、《他们手中照片的切实性》和《纽约1980》等。
速水惟广 Ihiro Hayami
策展人。T3 PHOTO FESTIVAL TOKYO创始人。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圣马科斯分校。曾任摄影杂志《PHaT PHOTO》主编。此外,他还参与了各种以 "摄影 “为媒介的跨领域活动,包括利用摄影振兴地方社区的项目。T3 PHOTO FESTIVAL TOKYO(东京国际摄影节)创始人。 在担任摄影杂志《PHaT PHOTO》的主编后,于2017年在上野公园组织了东京首个户外国际摄影节--T3 PHOTO FESTIVAL TOKYO。 随后,该摄影节于2020年移至东京站以东的地区。他策划的主要展览包括《每一天--鱼如何了解水》(联合策展人Kiritori Mederu,2022年)和亚历杭德罗·查斯基尔伯格(Alejandro Chaskielberg)《Otsuchi Future Memories》(岩手县大槌町,2016年等)。 并担任Photolucida Critical Mass(2022年)和LensCulture Critics' Choice23的评委等。
报名方式:邮件或微信报名,满员为止。
报名时请注明“《中间地带》对谈+场次:①/②/③”+现场参加/线上参加,并注明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或微信)。
[ 例 ]
主题:《中间地带》对谈①线下参加
姓名:董 京京
电话:03-6458-1868 / 微信:JCA_Association
报名联系:
邮箱: info@jca3.art
微信: JCA_Association
微信报名二维码
[ 报名须知 ]
■请勿直接电话报名。
■请在报名信息中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
■会场坐席有限,如要取消请务必尽快联系。
■报名后主办方将通过邮件或微信回复。
■个人信息均受到严格管理,不存在随意使用和传播的可能。
编号223(林志鹏/a.k.a. No.223)
《No.223 2020~2023》|摄影|2020~2023
斑斓的花果与肉体、爱与混沌、幻想与情欲错杂,编号223的作品总是充满强烈的个人色彩且具有波普艺术的构成元素。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通过日记式的创作,用镜头将当代人的生活视觉化、符号化的同时,捕捉了生活在保守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80、90后一代年轻人隐匿的精神悦动。他们想要逃避急速发展中的冷酷社会、向往柔软纯真和游戏人生,亦或追求某种乐观主义的生活方式。
编号223近年的创作愈加倾向于探索多元生命形态。他一直笃信“世间万物平等”,并试图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用作品在人类和万物间架起“无知之幕”。花果、植物、动物、乃至物体,如同人类一般,同样具有自己的生命力,也会经历成长和衰退,消散和死亡。2020年至今、三年的碎片化记录作为编号223毕生主题创作的组成部分,或将成为这一代人的集体诗意日记,在“换位”与“共鸣”之间摇曳生姿。
作者介绍
编号223,本名林志鹏。现居北京。摄影艺术家、写作者、独立出版人,多重身份转换中的冷静观察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形色、生活和成长的任意事情。作品于国内外多个摄影节及艺博会展出如连州国际摄影节、Paris Photo Fair、Unseen Photo Fair Amsterdam 等,近年个展包括美国特拉华当代艺术馆、温哥华Canton-Sardine Gallery、东京Akio Nagasawa Gallery、德国乌尔姆The Walther Collection、巴黎In Between画廊、上海M97画廊、德萨北京画廊、比利时Stieglitz19、意大利Loppis Galleria等,并受法国ARTE电视台纪录片《镜头下的中国》和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青年摄影师眼中的中国》的采访。作品集《No.223》被PHOTOEYE评为 2012年度最佳摄影书之一,《Sour Strawberries》被西班牙《El Pais》评为2018最佳摄影书之一。已出版个人摄影集《No.223》、《Hidden Track》、《Sour Straberries》、《Flowers & Fruits》、《Grand Amour》、《123 Polaroids》、旅行随笔《漂游放荡》、《除非我们虚构了爱》等。
陈萧伊(Chen Xiaoyi)
《俯瞰者》|摄影|2021
陈萧伊在近年来持续进展的项目——《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中,关注过往历史中西部作为资源区,聚焦于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切口,持续地打捞那些失落的时间,自然与大地的迷团。从过去的采矿业到如今的山地生境,她在山脉的时空堆叠与土地关系中展开工作,并尝试通过更旷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 “影像的扫描”。《俯瞰者-6》就是这众多“影像的扫描”之中的一帧。
《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视频|2022
4k, single channel video, color,
24’52”
Sound:白水Baishui
《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是以在高海拔山区所崇尚的白海螺作为线索。影像在定格镜头中切换,都与“风景”有关,而这些风景聚焦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废弃的矿区与山林。对应影像的文本和旁白,分别是一位尔苏族的老人在用他们即将消失的濒危语言,讲述古老的白海螺传说;另一部分改写自诺瓦里斯未完成的小说《Heinrich von Ofterdingen (1802)》,探讨由地下世界引发的感知与思考。在生命尺度的短暂性与土地恒久变迁的关系中,召唤一个远古的时空;就如同影像,虽拍摄于当下的矿区废墟、自然与山林,但所在文本的复调中,引起的想象是关于地层时间的堆栈。白海螺如同一个钥匙的存在,作为一种尺度对话之间的联结,是从现在到过去的一种时间推移,从山峰回到海洋,从人回到石头。
作者介绍
陈萧伊,于 2014 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纯艺术摄影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成都。她的作品基于摄影,并不局限在具体的媒介当中,关注于生命体的微妙感知,并不断挑战既定的逻辑、感知与想象来探讨存在本身的问题。她的作品曾获得中国第七届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入选福布斯2017“30 UNDER30(Art)”亚洲榜单,并参与诸多国内外展览。作品曾展出于瑞士沃韦影像双年展,西班牙LA NUU摄影节,法国Mulhouse摄影双年展,东亚文化之都当代艺术节,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连州国际摄影年展,Paris Photo艺博会,瑞士Liste艺博会,伦敦艺博会,德国Folkwang博物馆,雅典Benaki博物馆,广州时代美术馆,深圳OCAT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成都麓湖A4美术馆等。
张克纯(Zhang Kechun)
《悬园》|摄影|2022
造园古已有之,宋徽宗赵佶曾亲自主持并举全国之力修建皇家园林艮岳。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曾在巴比伦城为解爱妃的思乡之情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又名悬园——这组作品的题目由来。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所需的树石数量之大,致使几乎每座城镇的郊区都建造了专门的苗木基地。比如四川温江、江苏常州、浙江杭州、广东佛山等地的苗木基地规模甚是壮观。三年前,张克纯移居四川温江,住所旁边便是一处这样的苗木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奇树异石比比皆是,甚至日本常见的黑松和枫树也漂洋过海出现在这里。工人们每天源源不断的用起重机吊起这些树和石头,再把它们种植或安置到新建造的公园中、小区里、街道上……被这样的光景吸引的张克纯时常拿着拍摄器材穿梭在基地间,并拍下人们把树石吊到空中的场景。随着拍摄数量的不断增加,它们正逐渐填充着作者构建的“悬园”。
作者介绍
张克纯,现居四川成都,曾获得了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作品参加德国摄影博物馆,曼谷当代艺术双年展和阿尔勒摄影节等展览。他的作品审视了中国的后工业景观。他用大幅面相机拍摄出史诗般的景色,这些景色在民族认同中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了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影响之间的关系。